您现在的位置是:网站首页>律师实务 > 房地产投融资 > 正文

房企融资开闸读秒 调控承压

时间:2013-09-16 来源:房产与建筑工程律师网   作者:张永刚律师 

  几经传言,又屡屡遭否的房企再融资,终于迎来了开闸的关口。继此前多家上市房企或壳资源扎堆停牌,引发再融资重启猜想,且证监会并未否认后,昨日新华社罕见的连发四篇稿件,称房企再融资开闸在即,这一举动也被外界解读为“授权”为再融资造势。然而,面对几乎是板上钉钉的再融资开闸,业内除了有“以经济调控代替行政调控”的声音外,也有不同意见,即在房价屡屡攀高之后,本就不差钱的房企一旦获得再融资的机会,是否会给调控带来不利影响。  口风:监管层确认审核启动

  针对市场传言,证监部门至今还未松口承认。不过,市场发现,证监部门对于该问题的口风已经逐渐转变。

  6月28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,根据国务院《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》和2013年《关于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》的规定,对存在闲置土地、炒地以及捂盘惜售、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,将暂停上市、再融资和重大资产重组。

  该发言人表示,“证监会坚决贯彻执行国务院文件规定,对于房地产企业是否存在违反国务院有关规定的情形,证监会在进行相关审核时,将依据国土资源部的意见来进行认定。证监会将进一步完善部门协商机制,提高工作效率”。

  尽管仍然是重申态度,并且不少分析人士认为这是否认再融资开闸,但细心的观察者还是发现,如今官方的态度与政策刚出台时比有了微妙的变化,实际上暗藏着房地产企业融资政策的重大转变。

  区别就在“证监会在进行相关审核时”。据了解,2010年10月证监会表示,已暂缓受理房地产开发企业重组申请,并对已受理的房地产类重组申请征求国土资源部意见,之后证监会内部发文,为配合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,对房地产企业的上市、再融资和重大资产重组一律关死。但现在特别强调“在进行相关审核时”,则意味着证监会已经准备接收房地产企业的上市、再融资和重组申请,并启动已经暂停三年多的审核程序。

  现象:房企扎堆停牌引发再融资猜想

  除了监管层口风的转变外,房企扎堆停牌也成为本轮再融资传言兴起的根本。

  当金丰投资停牌后,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的“有这个可能”让市场对房企“再融资放开”充满期待。

  “再融资通道封闭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优质房企的发展规模,且对保障性住房工程的整体推进不利。在此背景下,决策层开始考虑适当、有条件地放开房企再融资,也不是不可能。”业内人士分析,以金丰投资停牌为标志,房企再融资及重组审批的松动迹象愈发明显。此后6个交易日内,共有5家房企因重大事项停牌,分别是宋都股份、迪马股份、新湖中宝、荣丰控股及中弘股份。如此密集地停牌让人不得不猜测:不止一家上市房企在酝酿再融资或重组事宜。而有确切消息表明,已经有企业在就重组之事与监管层进行沟通。有分析指出,上述公司在去年的销售增速均在30%以上,而净负债率均在80%左右,负债水平较高,不得不加快融资步伐。另据消息,国内某知名券商营业部行政负责人透露,该营业部已有领导接触房企再融资和IPO业务,“主要做的是再询价,希望早点抓到客户,抢滩房企IPO第一单”。多家上市公司也表示,目前若国土部在30日内未向证监会给出核查意见,在审房企的再融资申请就可以继续推进。而此前,国土部更多是反对或没有回音。

  此外,一些涉房企业陆续披露再融资方案,但其资金投向与房地产无关。如宏润建设定增募资不超过4亿元,投资BT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;中茵股份再融资,用于黄金采选和连锁医药零售等新业务。

  时机:调控反思窗口来临

  作为一项政策,政府采取严控开发商的资金来源手段调控楼市具有一定历史背景,但当前一些情况已经不复存在,因此其重启的时机已到。

  民生证券的一份研报认为,2010年以前投资投机需求占比较高。为满足此类“不合理”需求的“不合理”供给,政府要抑制开发商的投资。但新一届管理层上任以后,房地产调控思路已经发生转变,多次强调增加供给,加强保障房建设,近期提出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。当抑需求转向增供给时,对于房地产企业融资需求的再限制已无必要。“通过资金支持加快开发商手中的库存周转将是未来政策的大方向,房地产企业再融资的开闸也符合新的调控思路。”

  此外,还有分析指出,新一届政府对经济增长的容忍度有所提高,但经济数据连续低于市场预期,地产投资成为当前政府惟一投入小、收益大的手段。从“稳增长”角度出发,确实存在着放松房地产融资需求的政治可能性。

  方式:保障房建设量或成考核重点

  当口风、信号、时机兼备之时,业内的讨论焦点开始由传言本身向开启方式转变。在调控无法明确放松的当下,最为一致的判断是“有无保障房开发项目”成为一个房企再融资重启的重要审核依据。

  “政策层有意为保障房项目给予金融支持,而这既增加了供应,也不会违背调控本意。”统计显示,上市房企中,拥有较多保障房开发项目的企业包括大龙地产、北京城建、中天城投、福星股份、天房发展等。其中,北京城建32亿元定增方案曾在2010年11月公布,但最终停止实施;中天城投近16亿元定增方案在2010年6月公布,同样停止实施。

  除了保障房的硬性指标外,融资载体也很重要,而绿地所选择的壳资源也被看做是很好的条件。“一些上市房企近年来几乎不拿地,也没什么营业收入,且长期和短期负债都很少。他们想做什么?在等什么?这种壳资源非常珍贵,存在投资机会。”

  融资大门重启 各方影响几何

  金融机构:有望压缩影子银行

  房地产行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、高杠杆的行业,房企在资本层面的渠道与成本因素,会影响甚至决定其业绩表现,甚至能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。

  但从2009年9月世荣兆业的定向增发方案获批后,几乎再无房企再融资计划获批,房企的正常融资渠道全面被关上大门。不过,这并没有彻底堵上房企的融资之路,而迫使亟须资金的房企去借更“贵”的钱。

  这其中,影子银行、私募、信托以及民间融资,都成为了房企获得资金输血的路径,而有能力的大房企则在海外上市或发债,积极拓展海外融资渠道。

  数据显示,银行资金加速流入房地产的情况并未改变。今年上半年,各家商业银行基本没给房企贷款,但房企到位资金57225亿元,同比增长了32.1%,资金到位率名列前茅。中国农业银行高级经济学家何志成指出,这中间大量资金来自影子银行。

  虽然房企最终获得了钱,但融资成本大幅攀升。有业内人士指出,有的影子银行甚至以高达40%以上的借贷利率出借资金,但许多开发商却对此饥不择食、饮鸩止渴。过高的财务成本使得开发商自身利润低下,沦为银行的“打工者”。

  “一方面,导致影子银行迅速膨胀,已经威胁到中国金融安全;另一方面,融资成本高企必然加大开发成本,最终都会转嫁到房价之中,由购房人承担”,上述人士表示。

  国金证券分析师曹旭特指出,在经历了“钱荒”后,金融机构将主动压缩影子银行业务,社会融资总量在下半年会放缓。未来房企不仅面临融资成本上升,更多是项目无法获得启动资金,从而延缓开工,对行业的整体投资构成负面影响。昨日,新华社发文也指出,有条件放开房地产企业融资,让优质的房地产企业公平地享有正常融资渠道,是从行政化管制向市场化管理的转变,体现了市场化改革应有的题中之义。

分享到:

上一篇:房企水深火热 成败分水岭依赖融资

下一篇:没有了

律师介绍Lawyer introduction

江苏房产与建筑工程律师

张永刚律师 江苏竹辉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LAWYER、英国皇家特许工料测量师(MRICS)、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硕士、重庆交大工程造价... [查看详细]

189-1551-8009
点击咨询律师

x微信扫描律师微网站

房产与建筑工程律师网

获取最及时法律咨讯